書寫仰望星空的奮斗者

來源:人民日報 作者:黃傳會 2023-10-12 16:23:04

  《仰望星空:共和國功勛孫家棟》:黃傳會著;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  這是一次致敬英雄的寫作。中華民族不缺少英雄,我們需要更多更精彩地書寫這些英雄,讓他們的故事廣為傳頌,砥礪我們的奮斗之志。

  對于報告文學(xué)作家來說,有機會書寫那些仰望星空的奮斗者,是一件令人憧憬的事情?!堆鐾强眨汗埠蛧讓O家棟》正是這樣的一次寫作。

  2020年1月6日,北京迎來新年第一場大雪,我冒雪前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(shù)研究院,開始了第一輪采訪。在研究院辦公樓門廳里,我第一次見到科學(xué)巨匠錢學(xué)森的塑像。他目光炯炯、神情堅毅,仿佛帶領(lǐng)著中國航天人向太空挺進——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。

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(shù)研究院被譽為“中國火箭的搖籃”,行走其間,我仿佛穿越時間隧道,走進中國航天事業(yè)初創(chuàng)時期,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震動。如同后來在采訪孫家棟院士時他告訴我的那樣:上世紀(jì)五六十年代,就我們國家的工業(yè)基礎(chǔ)和科研儲備而言,并不具備搞“兩彈一星”的基本條件。正是因為黨和國家下了鐵的決心,錢學(xué)森等一批科學(xué)家赤膽忠心、殫精竭慮地奮斗,第一代航天人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攻堅克難,才有了導(dǎo)彈升空、衛(wèi)星上天。

  愛國是一個人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,這一點在中國航天人身上得到充分體現(xiàn)。為了建設(shè)新中國,錢學(xué)森和“航天四老”任新民、屠守鍔、黃緯祿、梁守槃等沖破種種阻撓,毅然回到祖國。孫家棟一參加工作,便在錢學(xué)森和“航天四老”的領(lǐng)導(dǎo)下,他強烈地感受到他們身上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奉獻犧牲精神。他后來常說的“國家需要,我就去做”,便是由此升華而來。這讓我一下子抓住了人物的魂脈。我將書稿第一章定為“歸來”,集中筆墨書寫錢學(xué)森和“航天四老”歸國。孫家棟與航天老前輩一脈相承,正是有了他們的言傳身教,才有了孫家棟豐富燦爛的人生。

  報告文學(xué)寫作必須深入生活,貼近人物。接下來,我又緊鑼密鼓地采訪了范本堯、歐陽自遠、葉培建、龍樂豪、楊長風(fēng)、吳偉仁、姜杰等院士,李祖洪、謝軍、張榮橋、孫澤洲等航天界專家。這些大忙人一聽說我要寫孫家棟,沒有一人推辭,都擠出時間與我交談。他們給我講“東方紅一號”、講“嫦娥”、講“北斗”、講“天問”。那些感人的故事,那些精彩的細節(jié),那些飛揚的激情,一次次打動我。于是,一個孜孜不倦、腳踏實地的孫家棟,一個勇挑重擔(dān)、奮發(fā)圖強的孫家棟,一個無怨無悔、航天報國的孫家棟,一個氣壯山河、問鼎九天的孫家棟,在我的腦海中慢慢豐滿生動起來。

  孫家棟是坐著輪椅與我交談的。這位成就卓著的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科學(xué)家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,樸素、隨和、謙虛、慈祥,如同一位可親的鄰家老人,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程師。他一再強調(diào):“航天事業(yè)是集體創(chuàng)造的事業(yè),首先是黨中央正確決策,全國大力支持,你一定要多寫寫航天群體,多反映航天精神。至于我個人,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?!?/p>

  采訪內(nèi)容極其豐富,但寫作過程仍然充滿挑戰(zhàn)。面對陌生深奧的航天科技、錯綜復(fù)雜的航天工程,我一時不知如何下手。只有老老實實、心無旁騖地閱讀五六百萬字的資料,最大限度地去消化吸收。當(dāng)然,最終將中國航天幾大工程梳理清楚,多虧幾位航天界專家指點迷津,謝軍、張榮橋、孫澤洲像幫小學(xué)生解題一樣,為我講解航天科技ABC。

  寫孫家棟,必須要寫“1059”導(dǎo)彈、“東方紅一號”、“嫦娥”、“北斗”、“天問”五大工程,必須向讀者們闡述清楚這五大工程的科技含量、工程難度、科研成果。這些闡述專業(yè)性太強,甚至非常枯燥,但只有將這些問題講清楚了,才能體現(xiàn)出孫家棟所作的貢獻。所以,在部分章節(jié)中,我寧可犧牲一點兒文學(xué)性,也要將科技問題講明白。

  這是一次致敬英雄的寫作。我非常清楚,對于共和國功勛孫家棟,對于中國航天的豐功偉績,拙作只能算是一次簡略的敘說。中華民族不缺少英雄,我們需要更多更精彩地書寫這些英雄,讓他們的故事廣為傳頌,砥礪我們的奮斗之志。

標(biāo)簽 -
網(wǎng)站編輯 - 湯寶蘭 
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912485